天才一秒记住【翠微居】地址:cuiweiju.cc
无忌愧咋,自缚往见真宗,喟失于妇人之策。后以其智而自保,因其勇而退敌,兵不血刃,全身而退,帝及诸臣皆叹服,天下遂定。
真宗恪即位,改元明德。明德元年,册为皇后,圣眷甚隆。后初立,真宗欲为之筑琼台示宠,后诫之靡奢,竟不用,帝遂改葺书楼,天下典籍归焉,号琼楼。
后仁而知礼,纂订宫规,使**诸事俱得法典,宫人赏罚有据,帝爱之愈重。
明德二十年,后薨于宫中立政殿。
后生偲宗仁、陈王琨、薛王玮、向王璟,及长安公主、永安公主、平安公主,别有传。
有话说李恪历史胡乱猜
更新时间2013-11-242:00:35字数:1806
说明:本文所有内容,都是作者写文时根据史料以及部分史评文章的脑补猜测,考据派若想拍砖求轻拍,嗯,作者不会针对这个个人脑补内容和大家辩论的……
这里面的猜测,是我构筑花魁一文时的一些源头,如果大家能和文章里的情节相互印证,觉得有趣,就算我这胡猜给大家在读文之余增添一些趣味吧!
一、关于李恪是否参与争储
历史上没具体提过,不过我认为应该是参与了,不然的话长孙无忌和李治没道理急匆匆的寻机除掉李恪。李世民称赞李恪英果类己,得到这样的评语,李恪肯定不会没有想法。
不过说到李治成为唐高宗之后李恪有心谋反,应该是冤枉的。因为长孙无忌没有拿出实际证据。否则史书也不会故意拿出这件事抹黑这种绝对算是外戚中一大贤臣的人物。长孙无忌要有真凭实据也早就拿出来了,古代文人都重视自己的名声,爱惜羽毛,若真有实证,何必等着后人在史书上记这么一笔。
二、李恪未能当上太子的原因
我搜索资料时看到过一些猜测。开始有一种比较主流的所谓血统论,也就是因为李恪身上有隋炀帝血统而无法获得群臣支持继承大统。不过这个现在很多人都无法认同,我也觉得这个说法不靠谱。没道理姓李的李恪会因为身上有隋炀帝的血统就把大唐再改成大隋,他这么做图什么许的……
相反,因为初唐时对世家势力是很重视的,世家也很有实力,因此有出身高贵的母亲,还有兰陵萧家这门亲戚的李恪应该还是有一争之力的。(故事的女主角萧莫迟虽然是我捏造的,但是李恪确实有两任王妃,第一任姓杨,第二任姓萧)
不过关于李恪生母杨妃,历史记述非常模糊,既没有写到她的封号(本文中的杨淑妃是后人推论,被作者拿来用了)也没有提到她两个儿子奉养她的事。所以部分史学家推测杨妃或许在李世民登基之前就已经去世是比较可能的。如果杨妃在李世民称帝以前就去世了,那李恪和李愔童年时期不太受到李世民宠爱这种情况也就比较合理。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是被历史资料证明的好(所以我虽然喜欢胡猜,但也不支持那种隋炀帝公主才是李世民最爱的说法啦……从史料真没有一点偏爱杨氏公主的迹象。)爱屋及乌的情况应该很合理,而且李治还是从小在李世民身边长大,偏爱他一些应该不奇怪。
李恪虽然后来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干,不过我觉得失败的主要理由还是在李世民。历史记载,李恪也有少年的叛逆期,然后被好老师权万纪给管教好了,渐渐在自己封地树立起了贤良英明的好名声。结果随即李世民就把权万纪派去教导另一个不像话的儿子李佑。
看起来把好老师派去教导坏学生好像是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要是李世民有意分薄李恪的力量也未可知。如果没有把权万纪调离,说不定历史记载争储的就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恪三个人了,毕竟他们的年纪相当,才干也相差不多,李恪又胜在从小就在封地锻炼,好过李承乾和李泰都没有离开过长安独当一面。
假如李恪争夺储位的野心被李世民看出来了,但李世民根本不想把皇位交给李恪,那他就必须为自己宠爱的儿子李治扫平障碍。所以他故意把这点对长孙无忌提出来,大赞李恪像自己,有意立他为储君,自然会引起长孙无忌的提防之心,也就为后来李恪被诬横死埋下了伏笔。
如果李世民真的有心立李恪,根本不该和国舅长孙无忌商量,历史记载的这一笔,实在不能称为李世民有意让李恪即位然后被长孙无忌妨碍的证据,反而应该说是李世民暗示长孙无忌李恪对李治有威胁的证据才对。
如此推测下去,历史上的萧瑀也很有可能是被李世民害死的。在贞观年间的重臣里,最有可能支持李恪的人应该也就只有萧瑀。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李恪的生母是萧瑀姐姐萧皇后的亲女儿,但至少萧皇后也是嫡母,总不可能和杨妃没有过接触。
萧瑀生病之后,被已经重病在身时日无多的李世民叫到宫中去养病,随即就死了,这事情实在也很蹊跷。贞观历史上记载重臣病重李世民如何爱护大臣的情节很多,但是我还没看到一个是被叫进皇宫养病的(也许有疏漏欢迎大家来告诉我)。而且,病人不宜随便搬来挪去的折腾就算是唐朝我想也是常识,可是萧瑀不但被折腾进宫,还死在了李世民之前,虽然以他的年龄来说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若是以阴谋论猜测,倒也不能排除李世民有意剪除李恪羽翼的这种可能。
另外关于房玄龄的立场,我比较倾向于他是坚决跟着李世民的意思走的,但是若以倾向性看,房家与李恪稍有接近似乎也有可能,不然的话,李恪也不会因为房家兄弟的事情受到牵连而送命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一句话,李恪没能当上太子,我认为完全就是因为李世民的想法,和什么血统论完全没关系,更没必要像有些文章里把这个理由鼓吹渲染的有多悲情罢了。
感言篇不是新人人更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