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转载请注明来源:翠微居cuiweiju.cc
值班事技术员立刻就知道是接地线故障.因为这种故障以前多次发生.判断起来很容易,但他不会想到是接地线顶端的故障,因为那里固结很好.一般没人动,况且我说刚顺便看过了。雷达峰的顶部是一种很不寻常的地质结构.覆盖着一层厚十几米的胶泥,这种胶泥层导电性很差。接地线埋下后.接地电阻总足达不到要求;把接地电极深埋也不行,因为这种胶泥层对导线有很强的腐蚀作用.时间长了可能从中部将接地线蚀断。最后只好将接地线排,从那道悬崖上垂下去,沿着崖壁一直垂到没有胶泥层的地方,将接地电极埋设在崖壁上的那个位置,即使这样接地仍然不稳定,电阻常常超标.问题都出在接地线在悬崖壁上的部分.这时维修人员就要用绳索吊下去修。那名技术员就向外围维修班打招呼.班里的一名战士在一根铁柱上系好绳索就顺着崖壁下去了.在下面折脯了半个多小时.满头大汗地上来.说找不到故障。这次监听作业眼看就要受到影响.只好上报基地指挥部。我就在悬崖顶上那个系绳索的较柱旁等着,事情果然如我预料,雷志成跟着那名战士来了。
应该说.雷志成是一名很敬业的政工干部,忠实地按照那时对他们的要求去做:与群众打一片,时时站在第一线,也许是为了做姿态.但他的确做得很好.基地极难险重的工作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以往他干得最多的,就是抢修接地线这个即危险又累的活.这工作虽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但需要经验,因为故障可能足因接地线暴露露天产生的难以察觉的接触不良,也可能是因为接地电极埋设处因干燥等原因导致的导电性差,现在负责外围维修的这批志愿兵刚刚调换过,都没有经验,所以我估计他多半要来。他系好安全带,就顺着绳索下去了,好像我不存在似的。我借口把那名战士支走了,悬崖顶上只剩下我一人,然后我从衣袋中掏出了一件东西,那是一叠短钢锯,是一条长锯条折成三段后叠在一起的,这样绳索的断口看不出是锯断的。
正在这时我丈夫杨卫宁来了。
问清事情的原由后,他向悬崖下看了看,说要是检查接地电极的话需要开挖,老雷一个人在下面太费劲。他要下去帮忙,于是系上那名战士留下的安全带。我说再拿一条绳索吧,他说不用,这条绳子就挺粗挺结实,承带两个人没问题。我坚持要拿,他说那你去吧。等我急跑着取回了另一条绳索回到悬崖顶时,他早顺着那条绳索下去了。我探头向下看,见他和雷志成已经检查完毕。正沿着同一条绳索向上爬,雷志成在前。
真的不会再有机会了,我掏出那叠钢锯,锯断了绳索。
审问者:我问一句,回答不记录。你当时的感受?
叶文洁:冷静、毫不动感情地做了。我找到了能够为之献身的事业,付出的代价,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不在乎。同时我也知道,全人类都将为这个事业付出史无前例的巨大牺牲,这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审问者:好的,继续吧。
叶文洁:我听到两三声短促的惊叫,然后是身体摔到崖底乱石上的声音,等了一会儿,我看到从崖底流出的那条小溪变红了……关于这件事,我能说的就这些了。
审问者:好的,这是记录,请你仔细看年,准确无误的话,请在这儿签字。
26.无人忏悔
雷志成和杨卫宁遇难后,上级很快以普通工作事故处理了这件事,在基地所有人眼中,叶文洁和杨卫宁感情很好,谁也没有对她起疑心。
新来的基地政委很快上任,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叶文洁腹中的小生命一天天长大,同时,她也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变化。
这天,警卫排排长叫叶文洁到门岗去一趟。她走进岗亭,吃了一惊:这里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十五六岁的样子,都穿着旧棉袄,戴着狗皮帽,一看就是当地人。哨兵告诉她,他们是齐家屯的,听说雷达峰上都是有学问的人,就想来问几个学习上的问题。叶文洁暗想,他们怎么敢上雷达峰?这里是绝对的军事禁区,岗哨对擅自接近者只需警告一次就可以开枪。哨兵看出了叶文洁的疑惑,告诉她刚接到命令,红岸基地的保密级别降低了,当地人只要不进入基地,就可以上雷达峰来,昨天已经来过几个当地农民,是来送菜的。
一个孩子拿出一本已经翻得很破旧的初中物理课本,他的手黑乎乎的,像树皮一般满是皲裂,他用浓重的东北口音问了一个中学物理的问题:课本上说自由落体开始一直加速,但最后总会以匀速下落,他们想了几个晚上,都想不明白。
“你们跑这么远,就为问这个?”叶文洁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