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居

第四十九章 希望德川将军能够看到我的诚意

眼下,尼德兰东印度公司不复存在,赵学宁已经成功建国,若要和德川幕府继续展开贸易,势必需要经历一番波折。

但是赵学宁本人和兰芳共和国又不可能接受以幕府将军的臣属身份与之展开贸易的关系。

所以赵学宁思虑再三,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安排莫里斯主导的商贸部挑选尼德兰人官员,重新组建属于兰芳共和国的东印度公司,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与日本展开贸易,全盘继承过去一切和幕府将军往来的方式。

连商船样式和旗帜都不改变的那种。

但实际上的主导者和获益者,都是兰芳共和国商贸部。

这属于一个名义,一个壳子,一个尽可能遵守德川政权定下来的规矩的方式,而如果这一方式不能得到德川政权的认可的话,赵学宁也还有其他的办法。

用西班牙人做见面礼,或者说是投名状。

日本和西班牙之间的政治关系已经相当恶劣,日本人厌恶传播天主教的西班牙传教士,顺带着厌恶这个国家,赵学宁现在正在和西班牙打仗,之后只要获得成功,赵学宁就会安排使者前往日本。

他打算把马尼拉总督何塞以及马尼拉的大主教罗霍的脑袋送到日本去,给德川幕府做见面礼,告诉德川幕府,他和西班牙人不一样,是诚心诚意来做生意的,不是来搞事的。

如此一来,想必德川幕府也不会过于抗拒和兰芳共和国之间的商贸往来。

毕竟他们也是需要一些来自西方的商品的,能通过外贸赚钱,难道不香吗?

一念至此,赵学宁便打算从这些日本商人这里打开兰芳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渠道。

他接见了日本商人代表井原一郎,用简单的日语与他交流。

井原一郎惊讶于赵学宁居然会说日语。

赵学宁则大笑。

“我的部下里也有日本流浪到南洋之地的武士,我向他学了一些日语,想着以后能派上用场,果然,现在派上用场了。”

井原一郎连连点头称赞赵学宁的日语流利。

赵学宁也顺势和井原一郎展开话题,从他的家乡聊到了他在马尼拉的生活,以及一些商业上的事情,话题聊开了之后,赵学宁就开始步入了正题。

“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巴达维亚发生的事情了吧?”

井原一郎点头。

“是的,您攻克了巴达维亚,将尼德兰人驱逐,如此赫赫武功,实在令人敬仰!”

赵学宁摇头大笑。

“这对我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日本来说,是好事吗?您能否告知我,贵国的德川将军是否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

井原一郎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数月前,这个消息已经随着回国的商队传到了国内,想必此时此刻,将军大人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

“那么你觉得,将军大人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拒绝我的商船前往长崎和日本继续贸易吗?”

赵学宁问出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事实上,从四年前开始,在彼得鲁斯的默许下,赵学宁已经以兰芳公司的名义开始打着尼德兰的旗帜派遣商船前往日本参与到尼德兰对日本的贸易,并且在两年前开始全面接管了这趟生意。

日本方面一开始对此并不在意,按照德川幕府的规定,日本只接受和尼德兰的贸易,只允许悬挂尼德兰旗帜的商船进入港口,至于船上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并不在意。

当时巴达维亚还在,虽然实际贸易负责人已经变成了赵学宁和兰芳集团,但是幕府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

只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赵学宁连这层皮都不要了,直接撕破,建立兰芳共和国。

德川幕府方面如果对这件事情产生疑虑,赵学宁就必须要尽快解决掉这个隐患,否则他将损失重大利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系统流小说】《朕能走到对岸吗》《渣攻改造,BE改写HE》《领主又红名了》【新思路小说网】《1978合成系文豪》《三塔游戏》《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泰昌大明》【大闲人小说

翠微居【cuiweiju.cc】第一时间更新《兰芳》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大明风流朕,乃万岁!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带着美女闯三国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最狂上门女婿谍战风云录:大宋清末土司王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朕,剩者为王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玄天宗修行记事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大唐小说家(HP)Forgive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大宋小农民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春枝缠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谍海无名我在三国逆转乾坤臭县令朕怀孕了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我家娘子太体贴明末:边军不退金玉满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