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无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翠微居cuiweij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新街也在珠江北岸,和花园酒店不过20分钟车程,说是街,其实是个社区,崔景楼就在小新街社区里的一条小路上,开了一家老城区里常见的广式茶楼,楼下待客,楼上住人,每日里人来人往,嘈杂喧闹。
为了尽量不打扰生意,也不被打扰,谭宗明把会面安排在了午后两点,生意最清淡的时候。之前去永州和张北,两人都是轻车简从,这次谭宗明伤势严重,不得不带了一群人,但到了茶楼外面,他还是把他们都留在车里,和汪曼春低调地进了茶楼。
因为楼梯狭窄,谭宗明又拄着拐,他们在茶楼一层的包厢里落座。茶楼简陋亲民,说是包厢,不过是屏风隔出的一个小角落,一碟榴莲酥,一碟越南春卷,两碗红豆牛奶龟苓膏,广式下午茶冒着独特的香气,屏风外面传来咿咿呀呀的粤曲背景音。
只比崔孺镜早出生五分钟的崔景楼,看上去比妹妹足足大上十岁。和崔孺镜一样,他长着酷似明台的鹰钩鼻,而因为性别相同,那张脸就更像是一个老了以后的明台,只是目光不再清澈,肩背不再挺拔,若说崔孺镜还带着明镜那样矜持高傲的风度,六十多年广州市井的生活,崔景楼身上早已没有半分明家的清贵气息。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姓崔,以为自己没名没姓,被爸妈——其实是我的养父母——扔在庙门口,我当了五年小和尚,解放后诚叔才找到我,告诉我生父生母的身份,原来我爸爸牺牲时情况比较危险,很多地下党都紧急撤离了,诚叔没来得及接我,我就跟养父母失散了。诚叔解放后跑遍了京津河北山东,好容易才找到我。我们先去了永州,他受我爸爸的嘱托,在潇水边给一位叫于曼丽的姑娘立了个衣冠冢,然后又南下广州找我外公。没想到程家早就离开大陆,我们无依无靠,就想回永州,至少码市乡还能接收。
“可是那时诚叔身体已经不行了,他的旧伤一直没好,为了找我整整奔波了一年,离开广州没多久就再也走不动了,每天大口大口地咳血,我们只能又回到广州。我在一个小餐馆做学徒,诚叔领一点救济,就这样勉强维持生活……”
谭宗明问,“明诚叔公是伤残军人,没有特殊照顾吗?”
崔景楼摇头,“他的接收地是永州,要领津贴就得回永州去领。”
汪曼春默然,谭宗明又问,“后来你们一直没回过上海?”
“没有,诚叔到去世都没离开过广州一步。”
汪曼春问,“他……他和您提过明家吗?”
崔景楼悠然叹道,“提,怎么不提,他跟我说最多的就是明家。明家有大姐,大哥,还有个最调皮不听话的小少爷,他说我淘气的样子,和我爸爸小时候一模一样……他说当年的上海滩,明家有财有势,大富大贵,可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新中国,这个家庭牺牲了整整一代人……”
汪曼春心中一恸,何止是牺牲了一代人,明家连后代都只能更名换姓,流散四方,互不相识,无法团圆。有财有势,大富大贵的明家,已经从上海滩,从中国历史中永远地消失了。
“诚叔说明家有三个孩子,我,孺镜,还有明楼伯父的孩子谭正,孺镜不在大陆,我是找不到她了,谭正我一定得找到他。可诚叔去世的时候我才十四岁,吃饱饭都不容易,哪有本事去找人?我一个人到处打散工,好不容易攒了钱,还要娶妻生子,等孩子长大成人,自己也老了。”
崔孺镜是无心,崔景楼是无力,谭正有心有力,却完全没有头绪。明家的三个后人就这样天涯海角,彼此失散在茫茫人海中。
“九三年,突然有人从香港过来找到我,说是我妹妹孺镜派来的。孺镜把我们接到香港团聚,我和妹妹不到周岁分开,再见面,都已经五十一岁了。孺镜问我愿不愿意定居香港,我在广州住了一辈子,不想走,她就给了我一笔钱,帮我弄了这个茶楼,你们不要看这门面小,珠江北岸的地价可贵呢!”
老人略有些倔强的语气,把汪曼春和谭宗明都逗笑了。茶楼确实不大,陈设虽然翻修过,店堂布置和墙上的例牌都还是十多年前的样式。见两人打量店铺,崔景楼又道,“你们都见过孺镜,她不太好相处,可对我还是不错,一直想帮我扩建茶楼,我不要,我文化不高,也没什么本事,做这间小店刚刚好,再大我也做不来,白白浪费她的钱。反正我有吃有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孺镜的钱也是何家的,我跟她从小不在一处长大,老了也是她先找到我,我哪好意思总要她来赞助?各人有各人的路,没病没灾平平顺顺就好了,我没有那么高要求。”
老人絮絮叨叨说了一通,又把手机里一张全家福翻出来给谭汪二人看,“这是我儿子媳妇,今年都是四十六,这是我女儿女婿,刚过四十,这是我孙子,快考大学了,这是外孙,刚过完十二岁生日。这是我老伴,今天不在,社区有个什么歌唱比赛,跟她那些手帕交去比赛了……”
和崔孺镜那冷寂的深宅大院一比,这满满当当的全家福里蕴含着多么醇厚喜庆的烟火气。
这是明家最清贫的一支后人,也是明家最热闹的一支后人。
汪曼春不由朝谭宗明望去,转过脸的刹那,才发现他也正好在看她。两个人目光相碰,都像触了电似的迅速分开。不是不能对视,只是彼此都能从对方眼中读出不约而同的羡慕和感慨。
崔景楼一双老眼瞧着两人之间转瞬即逝的火花,摸摸下巴笑道,“我知道宗明是谭正弟弟的孩子,但不知樊小姐是什么辈分,该怎么称呼?”
汪曼春正要开口,谭宗明先回答,“小美祖上姓汪,是明家世交,论辈分算我妹妹。”
呵,姓汪,妹妹。
没想到崔景楼知道汪家,“汪家有个女孩儿叫汪曼春,和明楼伯父是……是什么来着?什么梅什么竹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